导语
法治,是企业安心发展的“定心丸”,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2025上半年,沙市区人民法院如何当好营商环境的“法治护航员”?他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?又有哪些创新举措正在破土而出?一起来看看!
一、固本强基:筑牢公平公正司法防线 “头雁”领航压实责任。规范涉企司法行为是“一把手工程”!党组牵头抓总,专班推进,责任到人,确保举措落地生根、一贯到底。 刀刃向内严管厚爱。紧盯涉企案件关键点,构建“案件自查+信访筛查+常规评查+专项督察”立体监督网。活用“正负面清单”、“风险提示函”,规范司法行为于细微处。半年评查涉企案385件,整改问题7项,司法公信根基持续夯实。 服务下沉精准滴灌。“法官进企业”步履不停!走访80余次,发放《风险提示》31份,实质性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1个,法治安全感、获得感触手可及。 二、聚焦主责:打造高效透明市场生态 审判按下“快进键”。涉企案件全程享受“绿色通道”!高效审结1791件,标的额8.5亿元。“分调裁审”改革发力,超84.5%涉企案件适用简(易)小(额)程序,平均审理周期大幅缩短,企业解纷成本显著降低。 执行彰显“法温度”。专项执行行动精准发力,执结1902件,到位金额3697.1万元。坚持善意文明理念,促成216案成功和解。深化“执破融合”改革(打通困境企业“重生通道”),办结融合案8件,化解关联积案134件!新立7件,预计再化解50余件,释放市场活力。 理念引领护航发展。坚持平等保护,激发市场动能!在办理某建筑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,精准把握政策界限,贯彻宽严相济,审慎适用免予刑事处罚条款,实现惩治犯罪与护航企业生存“双赢”,树立标杆。 三、创新突破:擦亮司法服务“金招牌” “沙市路径”厚积薄发。依托连续三年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(2024年项目获评“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”)的深厚底蕴,凝练出“协同治理、机制创新、品牌引领”的核心经验。金融解纷“五步法”等创新广受认可。 司法赋能“大财政”。2025年重磅升级!成功获批省级先行区项目——“深化司法服务大财政体系建设对接联动机制”!精准锚定区域“三资管理、债务化解”核心目标,强化司法关键职能,深化跨部门协同攻坚。 府院联动凝聚合力。7月,区政府与法院召开高规格“府院联动”年度首次会议。双方联合签署《关于司法服务“大财政体系建设”对接联动机制的意见》《关于健全完善沙市区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》,为全区“大财政”战略提供坚实法治支撑与引擎动力。 四、未来可期:精准发力再攀新高 对标更高要求,沙市法院精准布局: 攻坚痛点,提升满意。全力提升执行到位率等关键指标,优化查控处置流程,精细审判管理,有效压降上诉率、申请执行率。深化案件分级评估与领导包联,让司法服务更贴心。 打造标杆,输出“沙市方案”。奋力推进省级先行区项目,加速构建“信息共享、风险联判、处置联动”新机制,精准服务“三资”与债务化解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沙市经验”。 立体传播,放大品牌效应。精心策划典型案例、改革成效与创新举措宣传,构建央级、省级、本地立体传播矩阵,提升改革公信力,闪耀区域法治新形象。 结语 法治沃土育繁花,营商高地启新程!沙市区法院将始终高擎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旗帜,以更坚实的举措筑牢规范之基,以更高效的审执畅通经济之脉,以更锐意的改革激发市场之活!精准服务、协同赋能、破立并举,持续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“金招牌”,让澎湃的法治力量,深深滋养沙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! 作者:刘鹏 编辑:邓儒婷 审核:陈晓黎